守好“门” 把好“关”,他们坚守在医院防控第一站
守好“门” 把好“关”,他们坚守在医院防控第一站
除夕前夜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
吹响了医疗界战斗的号角。
放弃团聚 辞别亲人
从1月24日至今
40天,960个小时
从北风凌冽的隆冬
到春寒料峭的初春
9名护士勇挑重担
近距离接触发热患者
筛查、登记、分诊转诊
作为特殊“看门人”
坚守在医院防控第一站
…… ……
今天,就跟随我们,了解河南省肿瘤医院预检分诊处团队的故事……
1、严把分诊关,筑牢防控线
“您好!”
“您14天内去过外地吗?”
“您身边有发热、咳嗽、乏力、腹泻的人吗?”
“您身边有得新冠肺炎的人吗?”
一遍遍,不厌其烦地询问,面对理解或不理解的人群,他们始终如一耐心地引导,他们就是河南省肿瘤医院防控第一“门岗”——预检分诊处的医护人员。
疫情期间,为优化防控工作流程,医院封闭南门,所有来院人员均需通过西门、北门进院,并进行体温筛查。
门诊大厅增设红外表面温度检测仪,实时动态检测门诊人员,体温异常人员送到预检分诊处。预检分诊处工作人员将对其进行流调史的筛查、登记、分诊转诊,在排除新冠肺炎后方可正常就诊。
为确保对进院人员筛查不漏一人,医院充实了预检分诊队伍。
“由疾控办抽调9名护理人员组成预检分诊团队,自1月21日集结之日起就进行专项知识学习、穿脱隔离服演练等多项疫情防控工作培训,考核合格后才可上岗。看似繁琐的工作流程之后,是对预检分诊工作质量的牢牢把控。台前幕后我们都下了不少的功夫。”疾控办副主任张韶凯说。
至今,他们每天重复进行着看似简单、实则非常重要且有风险又繁琐的任务,严格地把控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第一道关口。为打赢这场战役,大家都在默默贡献着智慧和力量。
2、智从心生,巧制防护用品
前方“战火”延绵,后方防护物资吃紧,因为防护服比较紧缺,预检分诊处的护士们按规定穿的是隔离服,隔离服有个缺陷,脖子周围有大面积暴露在外面。
预检分诊护理组长刘新看到后,购买了8件披肩帽用于防护,购买了一些披肩帽用于防护,但披肩帽的粘贴处是在后面,胸前无粘贴,有暴露风险,在护理组长刘新的带领下,对帽子进行了改良,将粘贴处改在胸前。
“新型冠状病毒持续1月有余,为了预检分诊兄弟姐妹们的安全,多年不干的针线活又拾了起来,披肩帽经过修改后更合适我们的防护。”刘新说。
为了能够精准的配置84消毒水,预检分诊处的护士们集思广益,将塑料桶改良成量筒,将一定比例的84消毒液倒入桶中,按1:100稀释加水稀释,用于地板和物品的消毒。
3、暖心陪伴,安全送达目的地
“我家里没有负担,还是我去吧!”
话音刚落,预检分诊处的王一先已站起身去,准备转送发热病人。
2月11日凌晨1:20,一位病区陪护家属高烧至39.6℃,随后转送至预检门诊,经询问,患者从广州返回,所乘坐火车经过湖北武汉,极有可能是疑似病例,需要送至定点医院发热门诊进一步甄别,而转送的过程中,分诊处护士要全程陪伴,将患者送到定点医院。
这次的转送,王一先主动请缨承担此次任务。事后问道怕不怕时,王一先是这样回答的:“说不怕肯定是假的,但是我们的防护措施已经做得很到位了,刚开始转送病人的时心里还是有些忐忑,慢慢的自己就有心得,学会了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安慰病人。”
将病人送到目的地后,预检分诊处的护士们并没有放松,电话追踪患者发热诊断情况,凌晨2:48询问病人,已经做了CT和血常规检查,凌晨5:00时,病人微信报告血常规及CT检查结果。经诊断,病人排除疑似,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4、与病人相会,与家人隔离
自我隔离,继续上班,两点一线。这成了预检分诊处护士们的生活状态。
“因为有担忧,我把两个孩子分别送到了奶奶家和婆婆家,从农历大年三十起到现在,没有和孩子见过面,即使轮休回到家里也是自己一个人。”说到家人,刘新觉得有些亏欠,“谁让我们是医护人员,只要有任务,我们随叫随到,和家人隔离也是为了他们着想。”
对于刘新的心情,预检分诊处护士刘纯亚最能体会。“我是男生,承担了值夜班的任务,从晚上8点到早上8点,因为孩子才五个月,我还是有担忧,下班回家后,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也不敢抱孩子,慢慢的孩子和我不亲近了,现在抱一下孩子就哭。”说到这里,刘纯亚显得有些无奈。“但和一线的战友比起来这些不算什么。”
其实,预检分诊处的护士们都和刘新一样,有的甚至连家都没有回去,轮休的时候就在屋里自我隔离,手机也不敢关机,就怕需要自己的时候不能及时赶到。
截至2月28日17时,预检分诊处共测量体温576人次,送往定点医院预检门诊及发热门诊排查81人次,目前预检分诊送检发热人员无新型冠状病毒确诊病人。
供稿:河南省肿瘤医院
编辑:刘明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