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健康资讯

华中地区首例胆道放射性粒子支架置入术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功完成

河南健康网 2024-07-11102322

  近日,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东院区放射介入一(2)科主任李臻教授及其团队成功完成华中地区首例胆道粒子支架置入手术。这标志着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恶性梗阻性黄疸微创诊疗领域取得新突破,也为中晚期胆道恶性肿瘤患者带来新的治疗选择。

  接受手术的患者已经95岁高龄,因黄疸至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CT检查结果可见患者肝内胆管及胆总管扩张,胆总管下端占位,增强可见轻度强化,考虑胆总管癌。因患者高龄,多个脏器功能不全,无法耐受外科手术。

  李臻教授及其团队与患者家属充分沟通后,决定实施经皮经肝穿刺途径下胆道活检及放射性粒子支架置入术。该支架在解决胆道梗阻的同时,对胆道肿瘤进行内照射治疗,不仅可以显著提高支架远期通畅率,而且能改善预后,延长生存。

  手术在DSA及心电监护下实施。术中,李臻教授带领李鑫、吴白露两位医师快速完成胆管穿刺造影(PTC),确定胆管阻塞范围;随后置入鞘管,引入活检钳,完成胆道钳夹病理活检。接着,经导丝置入自膨式放射性粒子支架输送系统,准确定位、释放,并以球囊对狭窄段进行后扩张,最后于支架上方肝门部置入胆道外引流管。手术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无特殊不适,手术顺利结束。造影复查显示支架位置、形态及膨胀良好,粒子分布均匀,胆道阻塞情况消失。术后患者一般情况良好,饮食及精神状态明显改善,目前处于疾病好转过程。

  可加载放射性粒子的自膨式胆道支架系国内滕皋军院士团队研发,于2023年在中国上市,是唯一获得NMPA批准注册的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具有定位精准、剂量精确、三维立体内放疗等特点。该支架系统在扩张胆道恶性狭窄的同时,通过碘125粒子进行内放射治疗,能抑制肿瘤生长,延长支架通畅时间,显著提高患者生存期及生活质量。

  恶性梗阻性黄疸的精准诊疗一直是临床面临的难题,患者就诊时多为中晚期,难以外科手术。由于缺乏病理诊断,后续肿瘤治疗盲目性较大,疗效欠佳。在中原学者、郑大一附院放射介入科韩新巍教授指导下,李臻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恶性阻塞性黄疸精准介入诊疗研究,其中DSA下胆道钳夹病理活检技术创新性解决了胆系肿瘤难以获取组织标本的“卡脖子”问题;其团队开展的系列研究荣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获批发明专利近10项。该介入手术的顺利开展,将为华中地区广大恶性胆道梗阻患者提供更先进、更精准、更有效的微创治疗选择。

  专家简介

  李臻,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东院区介入一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河南省肿瘤微创介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郑州市肿瘤介入诊疗技术创新与转化重点实验室主任。先后获评河南省高层次人才、中原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河南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卫生健康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青年科技领军人物、国家医保局咨询专家、CCI中国介入新锐、中国静脉介入新锐等。

  主要从事肿瘤及血管疾病介入放射学临床诊疗与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和参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主持国家卫健委重大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省重点研发计划1项,省级其它科研攻关项目7项;获国家专利20余项;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40余篇(SCI收录近30篇);获省、厅级科技成果奖10项,主编及参编专著5部。

  坐诊地点及时间:

  周一上午,河医院区门诊11楼介入科门诊

  周四上午,东院区门诊3楼介入科门诊

       来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编辑:王梦圆   审核:荣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