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时速!1岁男童气管惊现西瓜子
异物呛咳,命悬一线
3月29日,伴随一阵撕心裂肺的呛咳声,1岁试管婴儿乐乐(化名)被一颗1.5厘米长的完整西瓜子卡入气管!
家长立即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但仅排出少量黏液。患儿随即出现喉鸣音、活动后声音嘶哑、呼吸急促,严重时口唇紫绀,情况危急!当地医院胸部CT提示主支气管内异常密度影,紧急转诊至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小儿呼吸内科。
小儿呼吸内科二病区副主任朱志杰接诊后,迅速判断为“主气管异物”。朱志杰根据胸部CT判断西瓜子纵向卡在幼儿主气管内,虽暂留一丝通气缝隙,但随时可能局部刺激加重黏膜水肿,或者转为横向嵌顿引发窒息,致死、致残的风险极大,后果不堪设想,必须尽快手术。与家属充分沟通后立即收住入院。
20分钟生死营救
患儿入院后,值班医师赵蕴卿火速完善术前检查。考虑到异物体积较大,存在取出困难、术中脱落及窒息风险,需要全麻下取出异物。
下午6点,也就是乐乐入院后2小时,刚结束一天门诊的朱志杰快步踏进气管镜室,在麻醉科的配合下,朱志杰、赵蕴卿及气管镜专科护士丁梦洁共同为孩子进行手术,手术团队在支气管镜下精准锁定异物,镜下可见西瓜子嵌顿于气管下段,已刺激产生较大粘稠分泌物,通气极差,异物网篮套取困难,团队采用"旋转松动法"巧妙解除嵌顿,仅用20分钟成功取出完整西瓜子,术后患儿呼吸即刻平稳。

异物取出后,家属但仍惊魂未定,连声道谢,说:“没想到一粒西瓜子差点要了孩子的命!幸亏及时转到了咱们医院,是郑大三附院给了孩子第二次生命,谢谢您们!”
儿科主任、小儿呼吸内科主任张艳丽提醒:
预防措施
01饮食方面
避免给 3 岁以下儿童喂食坚果、果冻等容易引起窒息的食物。
让孩子养成安静进食的习惯,避免在玩耍、哭闹、嬉笑或奔跑时吃东西。进食时要细嚼慢咽,需要家长监督和提醒。
02日常玩耍时
家长要仔细检查孩子的玩具,确保没有容易脱落的小零件。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不要给他们玩含有小零件、小珠子的玩具。
教育孩子不要将小物件放入口中、鼻腔或耳朵内。可以通过讲故事、看安全教育视频等方式,让孩子明白这种行为的危险性。
03物品存放
家中的小物件如硬币、纽扣、尤其纽扣电池等要妥善收纳,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
发生了气道异物,应该如何处理?
01评估气道异物阻塞程度:
无明显窒息:稳定情绪,避免惊慌失措,理智评估病情;
轻度窒息:能呼吸、能咳嗽,会说话或大声喊叫,吸气时可发出高调的鸣音;
严重窒息:强调“三不”症状:不能发声、不能咳嗽、不能呼吸,出现恐慌,双手抓住喉咙,伴颜面胀红甚至发青发紫,进而意识丧失,提示异物卡喉或完全气道阻塞。
02应对措施:
分轻重缓急,轻度窒息:不进行干预措施,大一点的孩子鼓励孩子用力咳嗽以清除堵塞物,持续监护直到异物咳出或安全抵达医院救援;
严重窒息:拔打120,立即启动院前急救,海姆立克救援法,心脏骤停者需要心肺复苏,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海姆立克急救适用于1岁以上儿童,清醒且能站立,站姿:施救者站于患者身后,患者处于前倾位,嘴巴张开;定位:脐上两横指(剪刀);手法:一手握拳(石头)以大拇指与食指侧置于脐上两横指处,另一手置于拳头上并握紧(布),双手急速向内上方冲击压迫腹部,力量要适中。
定位:剪刀、石头、布;用力方向:内上方;快速冲击,约每秒1次。
背部拍击联合胸部冲击法适用于1岁以下婴儿,操作步骤:一手置于婴儿颈背部,另一手置于婴儿颈胸部;先将婴儿趴在大人前臂,依靠在操作者的大腿上,头部稍向下前倾。在其背部两肩胛骨间用掌根部拍背5次,用食指和中指按压胸骨下半段5次。
张艳丽郑重提醒家长,在实施施救同时拨打120,送往附近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救治。儿童气道异物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家长和监护人只要提高安全意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并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这类危险情况的发生,保障孩子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
来源:郑大三附院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
编辑:王净丽 审核:荣强